1、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1、端午自古有悬挂艾草菖蒲的习俗,用来驱蚊防病、辟邪祈福。
2、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
3、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端午节的习俗吧! 扒龙舟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古时盛行于吴、越、楚,现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篇一】描写端午节由来的作文400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对啦!那就是端午节。
【篇一】描写端午节来历的作文500字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让我想起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它广泛流行于汉、壮、布依等民族地区。
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之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
首先是《粽子》,这幅画用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一个端午节的家庭场景,画面中一个妈妈正拿着一个粽子给孩子吃,孩子们都围在妈妈身旁,一脸欣喜的表情,画面很温馨。整幅画以淡雅的色调为主调,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端午图》:《端午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现藏于中国上海博物馆。该画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画面中有人们悬挂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等活动,展示了端午节的欢乐氛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端午国画作品如下:张大千 《端午习俗 》1979年作 陈半丁 《天中五瑞图》 唐云《端午即景》 程十发 《端午即景》 丰子恺《买粽子》 丰子恺《火肉粽子》 朱屺瞻 《端午佳节》。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更具特色的活动之一。绘画中常见的主题之一是龙舟比赛的场景。可以绘制龙舟在江河湖海中划行的情景,船上的划手和舵手等。 粽子图案:粽子是端午节传统的食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