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简介三国时蜀国刘备手下的一个奇怪的谋士法正的生平(法正就是我)

2024-01-06 13:01:55 体育信息 admin

法正简介三国时蜀国刘备手下的一个奇怪的谋士法正的生平

生平介绍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风郡d(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东汉末年刘备部下重要的谋士。法正祖父法真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号“玄德先生”;其父法衍曾担任过司徒椽、廷尉左监。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我们对他有误解

首先,花点时间解释一下法正的为人,因为关于他的误解实在太多,起因自然是这一段文字: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因为,人与人相处,即便关系最亲近的夫妻、父子、姐妹、朋友、也可能发生种种矛盾,产生“睚眦之怨”在所难免,如果都象法正那样逐一计较,并“无不报复”,那实是叫人不寒而栗。当然,报复性,任何人都不应当有。

也有一些人,根据《三国志》上所载,法正所掌大权后的公报私仇事件:“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来论证法正为人的不可取。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华阳国志刘先主传》,故事发生在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相关人物为法正、诸葛亮和刘备。原文如下:正既临郡,睚眦之怨、一餐之惠无不报复。

真史里诸葛亮此人到底如何

诸葛亮从小就受封建正统观念的熏陶,在隆中十年间系统地学习经史子集,食君禄、报君恩的忠君报国思想更在头脑中根深蒂固。

学者们研究诸葛亮南下这场显赫的战役里,有的人说他一直打到今云南大理附近,有的说他已经打到老挝边界。至于“七擒孟获”可能是诸葛亮摧毁了敌人七个军事基地,如此说法,在历史一千多年的长河里,真的是无从稽考了。

诸葛亮就曾经在一所由儒学大师执教的学堂里就读,在这里,他受到了系统的儒学训练。几年后,当这位青年学子17岁的时候,他决定自立,并在离襄阳城外不远的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半耕半读。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年轻时重点研究儒家经典,以孝顺而闻名。后来他避乱江东而被孙权重用,并逐步升迁到东吴的更高军事职务———大将军。诸葛亮的弟弟诸葛钧史书上记载甚少,只说他一直追随诸葛亮,后来当过蜀国的长水校尉。

三国演义:怎样评价法正?小人乎?君子乎?虽有缺点,更是君子

1、君子也有小人手段,小人未必彻底无可救药,就是好人也有使坏的时候,坏人也有好的一面。如是观,法正虽称不上君子,却也绝非小人。

2、陈寿对法正的评价是法正堪比曹操麾下更优秀的谋士程昱、郭嘉。法正的早逝给蜀汉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

3、其一:诸葛亮立法严峻,法正有异议;诸葛亮认为乱世用重典。

法孝直(即法正)何许人也?

1、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风郡d(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东汉末年刘备部下重要的谋士。法正祖父法真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号“玄德先生”;其父法衍曾担任过司徒椽、廷尉左监。

2、法正(176—220),字孝直,后汉司隶,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东汉末名门法氏之后,善策奇谋,故陈寿誉其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本为刘璋部下,后投归刘备,屡划奇谋,深受刘备信任。

3、法正字孝直, 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4、法正 法正字孝直, 生于176年,卒于220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5、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法正出身名士家庭,为名士法真之孙。

6、法正(176一220年),字孝直,右扶风郧人(今陕西眉县)。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