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项的值=首项+(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 公差=后项-前项 等比数列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 等比数列:a (n+1)/an=q (n∈N)。
1、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若有交点,则交点一定在直线y=x上或关于直线y=x对称出现。
2、高三年级必修一数学知识点 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 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3、高三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写出点M的 *** ;列出方程=0;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检验。
4、高三上册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写出点M的 *** ;列出方程=0;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检验。
5、高三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y),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解,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y)构成的 *** 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所以,等比数列 2, 6, 18, 54 的前 5 项的和为 242。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等比数列的前 n 项的和,而不需要逐个相加。这在数学、财务和科学等领域的计算中非常实用。
等比数列n项和公式 [描述]等比数列是说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n项和为该数列前n个值的求和。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在数列{an}中每隔k(k∈N*)取出一项,按原来顺序排列,所得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k+1)。
= 1 时,Sn = na1 其中,n表示等比数列的项数。例如,求16的和,可以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a1 = 1,q = 2,n = 5 Sn = 1×(1-2^5)/(1-2) = 31 因此,16的和为31。
1、(5)等比数列中,连续的,等长的,间隔相等的片段和为等比。(6)若(an)为等比数列且各项为正,公比为q,则(log以a为底an的对数)成等差,公差为log以a为底q的对数。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3、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若“G是a、b的等比中项”则“G2=ab(G≠0)”。这里要说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十分重要。
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第 n 项:a = a * r^(n-1),其中,a 是首项,r 是公比。
5、等比数列的知识点: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一个同一个常数的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