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分布在人体头面部、四肢、躯干、内脏各个部位。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督脉 (1)督脉的循行:督脉起于小腹内的胞中,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的正中线脊柱的内部,经过项部的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并由项沿着头部的正中线,经过头顶,额部,下行至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督脉虚寒:畏寒肢冷、走路摇不定、头晕目眩、手足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神经衰弱、健忘、痴呆、精神分裂等,以及经脉所过部位疾病如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等。
任督二脉是中医经络学说中奇经八脉的关键构成部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中都有著作,《素问·骨空论》述:“任脉者,源于中极之中,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穴,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题库内容:经络的解释[main and collateral channels] 中医指人体内血气运行通路,包括主干和分支 详细解释 (1).亦作“ 经落 ”。中医学 名词 。经脉和络脉。是人体中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联系全身的通路。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经络 英文名称: channel;meridian 定义: 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有路径、途径之意,“络”有联络、网络之意。
中医的经络是比较有名的,实际上在中医中谈论经络的时候,就主要讲的是指人们神经中的脉络以及各种各样的血管。
经络也会随着结缔组织遍布全身。因此可以说,中国医学是以经络为中心研究人体结构、疾病发生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经络 经络在中医学认为是人体中联络脏腑与肢体,运行气血的通路,大者为经脉,经脉的分支为络脉。经络的记载详见于《内经》和《难经》,此前则有汉墓出土的《脉书》。
1、其、肺俞穴 该穴位位于人体第三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开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况,多为胸中有肺热、且伴随呼吸道疾病镜框。经常按摩肺俞穴能够缓解皮肤肿痛、气喘咳嗽等病症。
2、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1 背部反射区图及口诀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3、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1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的部分的。
4、后背经络图反射区图1 背部反射区图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