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骚体赋代表作为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它直接受屈原《九章》和《天问》的影响,保留着加“兮”的传统。
唐 代租、庸、调称“三赋”。明 张九韶 《群书拾唾·文武制度》:“ 唐 三赋:租,有田则有租,租出米谷;庸,有身则有庸,庸出绢;调,有户则有调,调出缯纩布麻。
《上林赋》《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据《史记》记载,《子虚赋》写于梁孝王门下,《上林赋》写于武帝朝廷之上,是司马相如最著名的作品。
宋玉的《高唐赋》《高唐赋》是战国末期辞赋家宋玉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在序中通过对话写了楚顷襄王之前的某位楚王与神女巫山欢会的故事。
一篇《长门赋》共633字,润笔是黄金百斤,可谓自古至今更高的稿费了。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王勃的《滕王阁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代表骈文的更高成就。所以文体不属于赋文,所以滕王阁序不是十大名赋。
《吊屈原赋》:贾谊的《吊屈原赋》是借悼念屈原抒发愤慨,虽吊逝者,实为自喻。此篇的形式与风格,是骚体的继承,但由于作品倾诉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和后来那种纯然出于模拟《楚辞》而为文造情的作品明显不同。
1、司马相如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 《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
2、历史上写赋有更高成就的是司马迁。“赋”字用为文体的之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
3、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作成就更高的是陆机,标志着骈体赋创作顶峰的是他的《文赋》。《文赋》是南北朝时期魏晋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骈体赋选集。
4、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