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是我国考古发现重要遗址之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定的六大都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的偃师区境内,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南的洛河之畔。遗址是1959年历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作考古调查时发现的,同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并持续至今。
位于河南省偃师县的二里头村 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都邑,位于河南省偃师县的二里头村。这处遗址以一座轩敞的四阿重屋式殿堂为主要建筑,殿前有一片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大庭院。在基址的四周,环绕着带有坡度的廊庑建筑。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认定的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之,二里头是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一个古代遗址,是夏朝的都城之一。它的发现和研究对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探索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南的洛河之畔。遗址是1959年历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作考古调查时发现的,同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并持续至今。
位于河南省偃师县的二里头村 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都邑,位于河南省偃师县的二里头村。这处遗址以一座轩敞的四阿重屋式殿堂为主要建筑,殿前有一片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大庭院。在基址的四周,环绕着带有坡度的廊庑建筑。
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
二里头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面积3平方千米。1959年发现并开始发掘。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里头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更具体的位置是在洛阳盆地东部的背邙面洛地带,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
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遗址上最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其历史大约在3800年至3500年前,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朝和商朝。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南,北临漯河市。
位于河南省偃师县的二里头村 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都邑,位于河南省偃师县的二里头村。这处遗址以一座轩敞的四阿重屋式殿堂为主要建筑,殿前有一片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大庭院。在基址的四周,环绕着带有坡度的廊庑建筑。
二里头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面积3平方千米。1959年发现并开始发掘。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