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不仅仅有罗贯中一个作者,后人也有经过补充发展,事实上,《三国演义》公认的作者有三位:罗贯中(元末明初)、毛宗岗(明代)、毛纶(明代)。具体如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1、三国演义历经朝代:东汉、魏、西晋,横跨三朝。
2、元末明初洪武年间。《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下三卷,共120回;也可按主体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
3、三国演义历经朝代:东汉——魏——西晋,横跨三朝。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之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宋元以来的民间传说,参照史书大致容易而创作的一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
1、《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2、三国演义的故事起源于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
4、《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1、因为《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改编的,三分历史七分虚构,属于演义类历史小说,所以才叫《三国演义》。
2、《三国志演义》与《三国演义》,都不是罗贯中原作的名称,而是在小说流传的过程中出现的。前者见于明代周弘祖的《古今书刻》,相沿已久;后者则见于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它们各自从一定角度反映了《三国》的特点。
3、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
《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之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